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軍醫生涯豐富精彩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我出生於湖南省耒陽縣世代務農的家庭,但父母親非常重視子女教育,六歲就把我送去村裡小學唸書,後來有機會讀到中學。抗戰爆發後,日軍從香港入侵廣東,再一路進攻燒殺到湖南家鄉,迫於時局,學校只得停課,我回到家裡擔任了一年私塾老師。
抗戰末期,恰巧本家的遠親羅少校由部隊返鄉探親,對於從軍報國我有非常高的意願,遂在父母同意下,民國三十二年進入貴州軍政部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,接受軍醫訓練,三十三年派往貴州軍政部戰時陸軍七十醫院服務,又至廣西第四後方醫院及三十三醫院工作,病患多為後送骨折及受槍砲所傷的官兵。
抗戰勝利後,在衡陽醫院服務時期,有次觀賞電影紀錄片,播放日軍投降後臺灣光復的情形,其中收割甘蔗及製糖片段讓我印象深刻,卻沒想過日後會在臺灣度過一生。
三十七年共軍攻陷華東,山東失守,我調至河南五十八師野戰醫院擔任少尉醫官,為傷兵打針、包紮、止血、清創傷口,又輾轉到湖南衡陽七十六醫院服務。民國三十八年八月湖南綏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程潛在長沙投共,七十六醫院人員撤至廣東,並改名二十九醫院,兩個月後共軍追來,醫院被共產黨部隊衝散,當時共產黨已占領大部分大陸河山。我隨部隊由廣東佛山坐火車,再轉船到達海南島,在海口停留四個月,當時我負責海南島補給區衛材庫。
三十九年隨醫院由海南島撤退至臺灣,搭船在高雄靠岸,整編後到了竹南聯勤第一衛生隊擔任醫官,負責轉運傷患,後至基隆五堵聯勤衛生列車隊服務,仍負責傷兵轉院業務,傷患如需轉運較遠的醫院則用火車運送,我也曾搭船送救護車到金門,供戰地使用。
經過將近十年顛沛流離的從軍生涯,前後共歷經十多處醫療單位的調動,為醫務工作奔波,為官兵病患醫治,民國四十一年終於在嘉義陸海空軍肺病療養院安頓下來,此時許多軍人因長期勞累及營養不良,加上肺部感染而得到肺癆(現稱為肺結核),總醫院(含四分院)約二千四百張病床,病患有咳血、膿胸、發燒,痛苦而哀嚎,皆盡力為病患換藥救治,設法安慰鼓勵官兵患者,醫護人員要配戴布口罩,以避免被傳染。
因為喜歡鑽研藥物,我自願請調至有六百病床的灣橋分院擔任上尉司藥官,負責藥品調劑。而我也在灣橋醫院服務時結婚,且是第一對芋頭番薯結成連理,一時傳為佳話,民國四十七年調回嘉義總院並升任少校,負責衛材補給行政,創新建立藥物資料庫及麻醉藥管制等作業,五十四年少校退伍,結束二十二年雖然顛沛流離,但也精彩豐富的軍醫生涯。
【作者速寫】胡善民,民國十八年生,州軍政部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結業,五十四年少校退伍。紀錄整理:胡語芳,胡善民女兒,畢業於國防醫學院護理系,陸軍八三一醫院護理長退伍,轉任公職,民國一○一年台北市衛生局聯合稽查隊副隊長退休。
 
(點閱次數:965)